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鲁哲 时间:2022-12-14
从荒芜到繁荣,20年后,紫竹高新区兑现了建园时“给我二十年,给你一座科技城”的承诺。今年是紫竹高新区成立20周年,记者近日从紫竹高新区获悉,2021年,紫竹高新区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升至第九位;2022年,紫竹高新区年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在浦江第一湾畔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座集聚15万高素质人群的科技城已从蓝图变成现实。紫竹高新区正成为上海乃至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
图说:紫竹高新区 高新区供图(下同)
每五年前进一大步
2001年9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同意建设上海紫竹科学园区的批复》,上海紫竹科学园区正式成立;2002年6月25日,园区奠基,开始动工建设;2011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紫竹高新区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骆山鹰介绍,在2001年就提出建设“科学园区”,当时规划起点就比较高。紫竹科学园区创立伊始,就从本质上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园区,定位为“集约复合利用、生态协同共生、产城融合发展”的功能实验区。当时,紫竹提出“生态、人文、科技”的发展理念,这在20年前是相当超前的。
围绕着“科技城”建设的核心使命,紫竹高新区在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中承担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功能提升等多项职能,每一个五年紫竹都在规划建设上跨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第一个五年,紫竹引进了两所双一流高校,构建了研发基地一期道路,引进了第一家企业,建成了首个产业平台基地——紫竹信息数码港,贯通了一公里滨江公园。
第二个五年,紫竹升级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了第二个产业平台基地——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华师大二附中紫竹基础教育园区开学招生,浦江第一湾公园贯通第二期。
第三个五年,紫竹被列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区之一,入驻企业超1000家,税收超50亿元人民币,虹梅南路隧道和高架相继通车,紫竹半岛花园首期交房,浦江第一湾公园贯通第三期。
第四个五年,紫竹完成100亿税收目标。轨道交通15号线通车运营, 23号线开工建设,600亩兰香湖竣工引水,兰香湖1号实现销售,兰香湖2号3号、兰香湖雅苑、青年家园、数码港提升改造项目纷纷开工,研发基地二期和紫竹半岛控规修编取得市政府批复,开启了这两个沿江产业片区和生活片区重点开发的序幕。
图说:俯瞰紫竹高新区
培育和孵化700多家小微科技型企业
多年来,紫竹坚持以信息软件、数字视听、生命科学、智能制造、航空电子、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六大类产业为主导产业,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高科技企业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入驻,其中包括微软、英特尔、可口可乐、印孚瑟斯、中国商飞、中广核集团。
骆山鹰介绍,高新区需要头部企业这样的大树,也需要创新创业的小苗。紫竹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这里建立起以紫竹创业孵化器、紫竹创业中心、小苗基金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打造1.2万平方米规模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资金规模15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基金,搭建“紫竹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信息平台”,以“孵化+投资”模式提升孵化能级,释放科创活力。截至目前,已培育和孵化700多家小微科技型企业,培育海内外上市企业9家、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5家、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含培育)28家、高新技术企业450家;投资企业近100家,所投企业存活率100%,投资满两年企业再融资率超过90%,带动社会资本投资金额超过100亿元。
此外,高新区积极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拥有申请专利6万多件,专利授权超过3.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比80.6%,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31万件,占全市的7.5%。2012年,紫竹还创新性地搭建了企业试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共享平台,十年来,已经向800家企业提供仪器共享服务超万次,为企业节约设备采购成本超亿元,形成了“共享、共赢、共生”理念营造创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