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是“金娃娃”,却又没有足够力量打理。记者昨天从上海紫竹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了解到,为了解决中小企业“金娃娃”的打理难题,园区开创了知识产权托管模式——引入的专业第三方机构不仅是中小企业的智力“高参”,还将行使“医生”职能,诊断潜在的专利风险。这已成为紫竹、张江等上海高新技术园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新模式。
为“囊中羞涩”的企业打官司
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委书记骆山鹰说,2年前的冬天,上海汉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王佳梁打电话求助,当时其公司研发的“触宝输入法”正在打入美国市场,却遇到了全球最大的手机输入法提供商纽昂斯公司的“阻击”。对方发起了5个“337”调查,即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触宝输入法及其手机产品展开不公平进口产品调查。
王佳梁第一时间找到了紫竹高新区托管项目组,在上海知识产权局帮助下,联系到一大批知识产权领域专家,这支临时组建的“小分队”用最快速度完成了诉状撰写、证据保全、法律立案、涉外送达等程序,在对方限定的6个月内完成了一系列“反击”,最终让纽昂斯公司撤诉。
“我知道知识产权很重要,但还不迫切。”这句话是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心声。
骆山鹰表示,在讲求“开放式创新”的今天,知识产权的价值正在“提前”。它不再仅是保护自己创造的价值的武器,而成为互补有无、创造更大价值的“敲门砖”。
不久前,紫竹高新区与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推出的“知识产权托管项目”,正是应对这一变化而提供的新型服务。由专业机构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和日常咨询,有助于小老板们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强化知识产权布局。
为人才提供实践平台
找到了学校这一合作方,一举解决了困扰知识产权托管项目的专家来源问题,也让知识产权托管长效化、稳定化成为可能。骆山鹰坦言,和上海大学合作3年来,他曾多次看到专家风尘仆仆赶来为企业提供上门咨询服务。但直到今年初,他们才拿到第一笔咨询费。
没有钱也愿意为企业服务,上海大学看中的是这个绝佳的实践平台。每次,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老师都会带几个学生过来一起为企业“诊脉”,给了学生很好的学习机会——上海每年法律专业毕业生中,真正从事知识产权的不到100人,知识产权专业实践性、操作性强是关键。据悉,在这些学生中,还有不少在实习中就被上海商飞集团等公司相中,提前解决了就业问题。
稿件来源:《文汇报》2015.2.10第二版,记者:沈湫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