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紫竹高新区: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国际化高新区
青年报 2018-07-20 5178

扶持“科创小苗”长成“参天大树”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东南部的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些“与众不同”。17年前,它由政府、企业、高校联合投资,并由民营企业为投资开发主体运作。如今紫竹高新区已成为一座汇聚教育、科研、人才、资本、产业的科技城。引进国际知名集团培植园内中小企业2001年,为了弥补上海高科技园区创新要素不全的短板,上海市、闵行区两级政府决定建立上海紫竹科学园区。目前,紫竹高新区由大学校区、研发基地和紫竹配套区三部分组成,对标“硅谷”,坚持“生态、人文、科技”的发展理念,志在打造宜居宜业的国际化高科技园区。

去过美国硅谷的王光辉第一次到紫竹时有些惊讶,“这儿和硅谷很像。”后来,王光辉所在的东软集团搬到了这里。类似的,还有微软、英特尔、可口可乐、印孚瑟斯、中国商飞和中广核等企业。企业高管们被紫竹的创业氛围和发展前景所吸引,纷纷在紫竹设立了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

如果说世界500强企业的入驻是紫竹赖以发展的根,那么紫竹扶持的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便是其孕育出来的苗。引进与培植一起,形成了高新区以信息软件、数字视听、生命科学、智能制造、航空电子、新能源与新材料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唐晔原是上海交大的一名学生,在2007年获得硕士学位后,与四位校友一起来到紫竹创业,成立了上海柏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8年时间,柏楚电子成为激光切割行业的知名企业。唐晔说:“几乎只要在国内叫得上名字的激光切割厂家都在使用我们的控制系统。”

2004年,只有7个人的至纯科技作为首批高科技企业入驻紫竹,在园区内“野蛮生长”。如今,至纯已生长为一棵“茂密的大树”,每年申报多项专利,在半导体专业设备国产化领域,业务遍布全国。记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5月底,高新区入驻企业有1992家,其中外资企业200家,内资企业1792家。推进功能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对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是根,却又没有足够能力维护,上海汉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业之初便面临这样的情况。2012年其开发的触宝输入法在风生水起的同时却迎来“当头一棒”——全球最大的手机输入法提供商Nuance 同时对它发起了5个“337”调查。这让公司CEO王佳梁措手不及。

“囊中羞涩”的他想到了紫竹高新区,紫竹高新区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骆山鹰很快接见了他。随后园区紧急联系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得到一批知识产权专家的帮助,临时组建的“后援团”在限定的6个月内完成了一系列“反击”,使对方无果而终。骆山鹰说:“初创的科技型企业,最需要的也许并非一间像样的办公室,而是打开市场的‘敲门砖’,这就看我们能否送上雪中送炭式的帮助。”

据介绍,紫竹高新区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需求,对各类企业提供包括创业、科技服务、金融、知识产权、人才等全方位服务。园区设立了紫竹小苗基金,它针对重点扶持单位出具调查报告,而后再进行投资,目前获得投资的企业包括趋视信息技术、赛卓电子科技、邦耀生物科技及芯湃电子科技等,对科创企业起到较强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