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效率从何而来
《文汇报》 2011-07-30 4952

让每个人成为一支队伍

紫竹园区初时只是闵行、奉贤交界处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开建不到10年,出落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已累积吸引合同外资25亿美元,外资投资总额60亿美元。2010年,紫竹园区实现技工贸收入216.5亿元,工业产值108.6亿元,财政总收入24.10亿元,区级财政收入6.14亿元;园区成立至今各项经济指标的年均增长率超过30%。已经入驻的425家企业中,外企95家,其中包括英特尔、微软、意法半导体、印孚瑟斯、晟碟半导体、博格华纳、埃克森美孚、克莱斯勒、GE、欧姆龙、中国商飞、中广核集团、东软软件等3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研发基地内的从业人员达2万人。

没有区位优势、没有政策优势,国内外知名的高新企业为什么选择紫竹?作为“园区用户”的企业最有发言权。园区企业BCD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有关人士给记者讲述了它的“命悬一线”时刻。BCD在中国大陆有两家公司,其中BCDSH是2005年最早入驻园区的企业之一,4年之后,由于原定的上市计划搁浅,注册资本暂时不能完全到位,导致BCDSH面临营业执照被吊销、未使用土地被收回的危险。

“我们一方面联系外部法律专业人士,一方面找园区。”公司法务负责人李竞说,园区招商部部长李响和投资部部长强国勇第一时间参与企业重新整合的方案设计。“法律顾问确定了方案,但并不看好方案的实施,主动退出。后来,强国勇主动指导我们实施方案。”半年内,强国勇带着企业员工与园区内部、工商局、环保局等多个部门沟通,完成整合,救了企业。“今年1月BCD得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园区的‘救命之恩’起了决定性作用。”李竞告诉记者,这一份整合方案,通常情况下至少需要1年时间来实施,“园区的工作效率,高得不可思议。”园区副总经理骆山鹰认为,出色的工作效率来自于出色的团队。园区公司有6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35岁,90%是大学以上学历。“ 我们的员工团队,老中青结合,新招的年轻人都处于‘当打之年’,热情很高,老员工富于经验,慷慨带教;企业管理层级简单,运作灵活,部门之间不允许出现扯皮推诿的情况。”

在紫竹内部,员工们常常互相激励。骆山鹰介绍,员工业绩与奖金挂钩,是建园之始就定下的规矩。年仅30岁的招商部部长李响,就是在这个环境下飞速成长的典范,“2002年紫竹开建,我们把本科刚毕业的李响招了进来。作为人才梯队中最年轻的一级,让她跟着老员工参与项目。”民营企业用人唯才,不讲究“论资排辈”,李响获得了大把实践机会,先后参与洽谈诸多重量级项目,在博格华纳、埃克森美孚等企业的引进过程中居功至伟。因为项目的成功,李响得到过50万、30万等数额的奖金。顾慧文说:“她的个人能力进步飞快,成为我们公司培养年轻人的一个‘经典案例’。”

激励机制转化成每个员工追求成功的强大动力。在经营管理上,紫竹讲究“目标分解、专业分工”,而对待员工,希望“每个人都是一支队伍”。公司走廊贴着“专注、简单、持久、执着”四个词,园区总经理办公室主任顾慧文以自己为例:“我从园区建设时就到这里工作,在紫竹近10年,从未感觉枯燥,每一天都在学习。”让员工和企业保持新鲜感,另一个重要手段是创新——这,也被视作紫竹的基因之一。大到园区股权结构、运作方向等宏观决策,小到某栋办公楼物业公司的筛选,顾慧文说:“紫竹每天都靠创新在驱动。”

入驻园区的企业,成为这种创新精神的受益者。高科技企业具有高成长、高风险的特征,传统金融模式难以满足它们成长的需要,因此,园区专门成立了风险投资公司——上海紫竹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通过对国际知名风险投资公司的研究,引入了“对赌”激励机制。2009年,该公司对一家在孵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并与创业团队签订“对赌”协议,即在未来几年内,设定一定的营业收入、利润为指标,如果企业如期实现,则按协议将无偿获得部分股权返还,否则创业团队将付出同样的股权。目前看来,“对赌”激励机制的尝试,有效推动了初创型科技企业的成长。

做服务,政府有专业精神

闵行区共有4个园区:闵开发、漕开发浦江园区、莘庄工业区和紫竹高新区。“紫竹园区成立时间短,却具有强大的活力和巨大潜力,而且是代表闵行未来发展方向的园区。”闵行区经委负责人介绍说。

和一般的产业园区比起来,紫竹的资本结构比较特别。园区由政府、大学、企业等共同投资组建。其中上海紫江(集团)有限公司股权比例为55%,政府占40%股份,上海交通大学占5%股份。民营经济股份所占比例之大,国内罕见。这种开放式多元化股权结构,集成了政府、教育、科研、资本、产业等优势,有利于通过市场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闵行区经委负责人说:“从一开始,政府就十分明确,只有市场化运作,才能最大限度提高社会经济资源的总体运营效率,因此,园区运作应当由园区做主,政府提供园区需要的服务。”紫竹高新区的全新模式,要求政府提供服务和管理的方式相应改变。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针对紫竹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成为政府的追求。在闵行区,政府开通完善了外资审批“绿色通道”,对落户在园区的企业,尽可能缩短外资审批业务流程。紫竹园区投资部部长强国勇非常清楚地记得园区引进国内一家从事通信以及软件技术开发的大型外企的经过:“按照通常的流程,这种项目从经营范围论证到最终获得工商营业执照,层层报批,程序一圈下来要3个月,但我们前后仅仅用了16个工作日。这么快速,关键是得益于政府各部门的积极配合。”

走进紫竹高新区,可以看见六个醒目大字:生态、人文、科技。从规划、开发建设到成型,紫竹坚持这一理念,瞄准新兴产业领域的翘楚,拒绝轻易改变定位。政府则建立了以创新成长型项目为导向的招商供地机制,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向,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送资,区发改委、经委、科委等部门协调支持,共同推进符合园区产业导向的项目落地。

截至2010年底,紫竹园区已经集聚全市四分之一左右的省部级以上公共研发中心,引进英特尔、微软、美孚石油、中航工业、中广核、东软、太阳能工程中心等国内外重大项目。一位伴随紫竹走过9年历程的园区领导感慨地说:“最初为园区做规划时,已经根据市场规律进行通盘和长远考虑,此后政府从未干涉园区战略,园区没有为定位调整而折腾,耗费无谓的精力,这对园区的顺利发展至关重要。”今日的紫竹科技园区,形成了集成电路与软件、新能源、航空航天、数字内容、新材料、生命科学等六大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在政府支持之下,园区始终保持经营决策、开发建设上的科学性、灵活性和一贯性,也保持了在规划、建设、决策、落实过程中强大的执行力。”

紫竹建立伊始,将各相关方的利益以公司股权的形式体现出来,很好地解决了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利益分配难题。而利益共享的前提,是多方共建。2006年,由闵行区政府牵头,建立了上海交大、华东师范大学、紫竹园区、吴泾镇地区组成的园区、城区、校区“三区联动”联席会议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实行资源共享。区长担任联席会议主任,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副区长兼任。2007年以来,“三区联动”工作每年都被列入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并由联席会议办公室推进重点项目的实施。

为推进园区发展以及校企合作,政府出台了诸多鼓励措施。今年以来,闵行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对园区企业扶持资金到位400万元;政府协助园区企业申报各类国家级、市级专项扶持资金,2009到2010年度共计获批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5个,获批专项资金100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