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崛起的一座科技新城
《口述闵行改革开放:1978-2018》 2015-11-02 8883

2002年,紫竹刚开始建设,我就在这里工作。紫竹的每一个发展历程,我都亲身经历。在董事长沈雯的带领下,紫竹创业团队经过10多年的艰苦创业,已经在一片农田上建立起一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们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两所高校,集聚了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中心。现在的紫竹已然是一座初具规模的、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科技新城。

2005年的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依托“三个创新”起步

说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紫竹”这个名字的由来。2002年,我们开始规划成立紫竹高新区的时候,国内有6000多家区级以上的开发区,即使后来经过清理整顿,还有3000多家。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紫竹怎样才能建成一个高水平的开发区,如何才能避免同质化的无序竞争?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深思的问题。当时董事长沈雯有一个梦想,他提出:“给我20年时间,我将给你一座科技新城。”他计划通过20年时间,为闵行和上海呈现一座科技新城,一座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城。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园区或者经济技术开发区,而是一个科学园区,类似于台湾地区的新竹,以大学为依托,让人才得以集聚,使科研项目得以孵化、培育、成长,并最终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生产力。当时取名,就是考虑紫江集团是大股东,又是投资主体,取了一个“紫”字,同时要借鉴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的模式,取了一个“竹”字,这是“紫竹”名称的由来。但是紫竹毕竟不是新竹,照搬照套人家的做法,不一定完全适合,因此,我们在学习新竹模式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力求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具体有三个创新:

第一个就是股权结构的创新。我们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化运作”这样一种开放式多元化的模式。高新区股权结构中,紫江集团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是大股东,占55%的股份,上海市人民政府占20%的股份,闵行区人民政府占10%的股份,吴泾镇人民政府占10%的股份,上海交通大学占5%的股份。在这个股权结构中,民营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完全突破了原来高新区股权结构中政府独大的模式,这在国内是唯一的,具有创新意义。实行民营机制的紫竹,在决策、用人、激励、捕捉市场机会和经营管理上更适应市场化竞争,优势也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第二个就是发展模式的创新。校区、城区、园区三区联动发展,这是我们和台湾新竹的不同之处。这三个方面原来是互不相干的,怎么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做了探索。首先由市、区政府出面,把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整建制引入,引进他们的品牌、相关的学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园区也为两所大学提供很好的合作平台,高校的很多科技项目,可以与园区无缝衔接。企业做课题要用人,可以到两所大学相关专业里面去招,正好结合学生做毕业论文,做得好,就可以留下来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然后把吴泾镇拉进来。吴泾镇作为园区所在地,在动拆迁、土地开发和就业安排方面,为园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样,园区的影响力也会辐射到吴泾镇,有些项目园区放不下,我们会推荐落地到吴泾。应该说,校区、城区、园区之间建立了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我们常说“大学好,紫竹好;吴泾好,紫竹好;紫竹好,大学、吴泾会更好”。

第三个就是发展理念的创新。园区今后的发展,究竟和台湾新竹有什么区别?怎样才能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我们科学规划、精准定位,提出了“生态、人文、科技”的建园理念,这六个字我们十多年来一直沿用到现在,今后还会延续下去。具体实施中,我们遵循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国家长远规划以及两所大学现有院校和专业的优势,引进和重点发展微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产业,这也是我们能够在众多开发区中脱颖而出,在这些年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法宝。开发中的“兰香湖”项目,是从园区规划伊始就确定下来的重要特色空间,是紫竹打造生态园区的重要抓手之一,建成后岸线总长约3.3公里,总面积约36万平方米,加上绿地后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

引来科创企业入驻

“科技新城”的想法提出来以后,如何“筑巢引凤”,脚踏实地落实下来是关键。这不是单单把土地弄平、把厂房造好就可以实现的,必须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不断优化、改善软环境,及时解决投资者和员工的需求。具体来讲,我们走了几步棋。

第一步,成功引进两所大学。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关心下,2002年,我们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达成协议,按照规划,园区先后为两校新校区建设投入人民币10多亿元,两校通过4年的时间,实现新校区搬迁。现在,每天有将近6万名学生在这里学习和生活。整建制引进两所这么好的大学,在国内的众多开发区里是为数不多的。名牌大学给我们带来的品牌效应、潜在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很多跨国企业,最终决定在紫竹进行投资和营运,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看中这里的人才优势。

第二步,投资建造紫竹信息数码港。信息数码港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实际投资6亿元,主要靠银行贷款。为什么要在资金压力很大的情况下,贷款建信息数码港呢?这是为企业考虑,使他们进来后就有一个安心办公的地方。英特尔、微软的前期办公都是借用信息数码港的房子,后来才建造自己的研发中心和办公大厦,再逐步搬回到自己的场所。这次为配合轨道交通15号线的建设,我们启动了紫竹信息数码港改建项目,信息数码港1号楼炸掉重建的新建筑将作为地铁15号线的上盖工程,力图在整个高新区内树立科研服务行业的新地标。改造后的紫竹信息数码港,建筑面积从12万平方米增加到25万平方米,将立足集各类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总部功能定位。

2004年6月26日,上海紫竹科学园区两周年庆典仪式暨信息数码港启用仪式。

第三步,解决交通、饮食、员工子女入学、学习进修问题。园区地处闵行西南,交通非常不方便,在闵行区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设立了园区的穿梭巴士,并引进一些公交线路。当时有的公交公司提出营运成本问题,我们答复“就是亏了也要进来,园区来贴补”,这样就基本解决了职工乘坐公交上下班的问题。企业入驻以后,员工中午的就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投资建设了两个公共餐厅并引进品牌公司来经营。现在我们是贴钱给餐饮公司的,为的是让白领能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吃到可口、多样的饭菜,两个餐厅每天都有中式、西式不同风味的饭菜上百个品种。后来,又考虑很多白领因为上班赶时间,来不及吃早饭,园区周围又没有合适的卖早餐的地方,加上不少企业白领晚上还要加班,因此现在早餐、晚餐也相继开出来了。我们园区对于白领、高端人才的子女上学问题也非常重视。2009年,闵行区政府投资4.5亿元,再加上我们的3.5亿元,共同建设了拥有华师大紫竹幼儿园、附小、附中、高中四位一体的紫竹基础教育园区。如果一个白领来紫竹工作的话,他的小孩从幼儿园到高中,甚至大学的教育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此外,为满足白领、高端人才的进修需要,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创新人才,我们加快建设紫竹国际教育园区。园区建设用地约500亩,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总投入40多亿元。目前,已有上海交大——美国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华师大——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中美创新教育学院,亚欧商学院、中美高等教育创新中心、海法大学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等院系入驻。

第四步,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巢筑起来了,外部条件得到改善之后,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就成了我们能否引来凤凰的决定因素。我们重点抓了两个方面的服务,一个是投资和工程项目阶段的服务,另一个是知识产权方面的服务。做好投资和工程项目服务,可以使项目早签约、早投入、早建设、早运营。比如,对到高新区投资的企业或者投资者,在企业开办的时候,我们免费为他们在最短时间里办理证照、编写法律文件。在项目开工建设过程中,我们有专门的工程中心提供全程服务,从签订投资协议、买地建房到投入运营,要经过很多审批程序,据说以前要盖180多个图章,精简以后也有近百个,整个流程走下来,一般要3-5年,这是一件令人非常头痛的事情。但我们介入以后,企业或投资者只要提供必需的证明和签字文件,除非必须企业代表到场,其他事情全部由我们代为办理,这样流程走下来只要1.5-2年,节约了一半时间。特别是当我们获知一些著名跨国公司有扩建意向时,除了上面提到的种种服务,有时我们还必须拿出决断魄力,花大手笔去提供企业所需的服务,从而赢得他们对紫竹的信任和好感,使他们愿意扎根紫竹。比如,英特尔公司第一期落户数码信息港,在建造自己研发中心的时候,他们提出资金比较困难。当时不少开发区为了吸引它落户,开出免费建造研发大楼、减免税收等各种优惠。我们便果断花了3亿多人民币建造英特尔一期,英特尔公司再每年通过付租金的形式逐步返还给我们。现在微软、英特尔这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都把亚太区的研发中心建立在紫竹,可口可乐也在紫竹建立了全球的创新中心,GE、博格华纳、埃克森美孚、印孚瑟斯等在紫竹设立了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应该说,这些大项目无论在产业的能级上、在技术的升级上,还是在经济税收上都给了紫竹很大的支持与帮助。“科技新城”也因为它们的落户逐渐变成现实。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科创企业创新能力的证明。这些一流企业对知识产权方面的服务有很强的需求。对此,园区从建设阶段进入到发展阶段以后,就非常重视。2009年成为上海市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012年成为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园区,2014年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我们主要提供托管和系统两种服务。托管服务,主要针对小型企业,对那些在初创期,有知识产权方面的需求却缺乏相应财力和能力的企业进行帮扶。我们通过购买服务,免费提供咨询、培训、规划、知识产权内容的撰写、索引检索等服务。

对于涉及付费打官司等进一步的诉求,我们也会极力做好服务工作。例如,上海汉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做移动手机的快速输入和纠错技术的企业。该企业通过几年发展,成功进入了美国市场,成为该细分领域排名市场第二的企业。该领域市场排名第一的美国纽昂斯通讯公司感受到竞争威助,以知识产权侵权的名义投诉汉翔信息公司。当时,几百万美金的诉讼费用,对于一个刚起步的、规模尚小的公司来说,是一笔非常昂贵的支出。汉翔信息公司反映了这一困难以后,我们就给它设计了一套全方位的应对方案,通过咨询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上海大学以及相关律师事务所,组建了一个由政府官员、律师、高校老师和园区工作人员组成的团队,全力以赴地去打这个官司。经过9个月左右的努力,我们打赢了这场官司,这是国内小公司首次在美国打赢官司。

系统服务,我们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与上海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企业交易知识产权资产提供便利,为园区企业提供著作权登记服务,为企业提供软件著作权资助服务。作为园区的一个品牌项目,我们每年都会举办很多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讲座、培训、专题会议。对于知识产权做得好的企业,每年有相应的评比、奖励,并协助他们申请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一些奖项,将具有一定知识产权基础的企业纳入紫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池,配合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

另外,我们还十分重视人文关怀。比如,我们提倡商会关怀,通过商会帮助企业解决其他部门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员工子女的上学问题、员工出入境问题、职称评定问题。我们强调精神文明关怀,成立高新区的党团组织和工会,带给入驻园区的企业、员工一种家的感觉,使其产生归属感。同时,通过党群组织的联系,很多企业也有意识地去帮助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解决一些问题。我们重视到任、离任关怀,-般外资企业老板3年一任,到任时,我们会举办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离任时,请他吃一顿便饭,送一件礼物,给一份感谢状。我们注重健康关怀,每年举办“高端医疗人才进园区活动”,邀请近50名闵行区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生为白领提供免费咨询等。我们甚至还给予婚恋关怀,2008年起,每年举办“缘来紫竹”大型青年联谊活动,第一届牵手成功的青年男女,有的小孩已经上小学了。我们发现,往往就是这些细微之处关系到投资者对园区的认同程度和整体判断,关系到投资者能不能长期在这里驻扎下去,会不会有后续第二期、第三期的增加投资。细节做好了,即使面临很多困难,投资者还是觉得这个地方值得来投资。

使每个员工人尽其才

“打铁须得自身硬。”要把好的企业引进来,同时服务好这些企业,对于我们这个队伍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董事长沈雯的用人之道就是把不同特长的人用在最合适的位置上,让他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紫竹高新区从成立到现在,职能部门一直保持在70人左右,平均年龄32岁左右,一半以上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近60人,都非常精干,而且我们的队伍凝聚力也很强,2002年以来,高管中没有一个人离职,中层干部也很少离职。我们注重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团队的建设,鼓励员工继续深造、考职称,并在薪资标准中予以体现。如果一名员工是硕士研究生,又是高级职称,那他就可以同时享受两项津补贴,按目前的补贴标准,这两项加起来,每月工资就要多2000元。

同时,我们很重视员工个人的成长。举一个例子,若干年前,我们有个年轻人,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类专业本科毕业以后来到紫竹工作,通过自身努力又读了研究生。他在项目招商时非常敬业、刻苦,碰到不清楚的税收等专业问题,会一直问我,或者问财务部,直到弄清为止,并认真做好笔记。这样,当老外有这方面问题时,他都能够给出准确解答。我们几个大项目,比如说英特尔、微软,最后都是通过他的努力成功引进的。对这样一个自身很努力、条件又非常好的优秀员工,我们高新区也给了他施展才华的空间,他一步步地从普通职员升职到招商部高级经理、副部长、部长,最后成为高新区招商服务中心的总监。他还曾经得到两个年度高新区大奖,每一次奖励都达到人民币50万。这些都体现了紫竹对人才的尊重和爱惜。

构筑“东方硅谷”

紫竹高新区的面积只有8.68平方公里,可能是全国147家国家级高新区里最小的,今后再扩区的可能也不大。这么小的园区,怎样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好成绩呢?

我们想要借鉴一个更好的发展模式,那就是美国的硅谷。在逐梦科技新城的过程中,紫竹未来想要展现给大家的,就是要成为东方的硅谷。在着力打造东方硅谷的过程中,我们的理念就是不去比规模,而是去比亮点、比特色、比含金量,比每亩地投资密度和产出效益。提高园区含金量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提升空间利用率和税收产出率。很多企业进来是一期的项目,二期、三期可以通过现有的这些土地去扩建一些空间。这就形成了一个项目群,产生了一拖二、二拖三的效益,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出和含金量。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把地区总部、地区销售公司引进来,使其产生税收。二是打造高科技的产业基地。我们建立了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它是全国首个国家级网络视听产业基地,规划占地约20亩,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主楼区域22万平方米的楼宇竣工启用,截至2017年底,基地入驻企业超过620家,其中70%以上的落户企业为从事网络视频、影视动漫、网络游戏、技术研发、信息服务等新兴文化企业。基地规划建设一系列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云计算中心、高清编辑与音效合成系统、节目交易中心、影视产权服务平台、集群渲染平台、人才培训中心等,培育和扶持入驻企业发展,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垂直整合。三是做创新创业孵化器。紫竹创业中心积极参与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打造在孵企业引荐、赛事活动吸纳和外部园区迁入等三大创业项目引入的渠道平台,举办全国双创周紫竹创投分会场主题活动、“创业学堂”系列讲座、科技创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体活动等多场双创活动,完善升级创业导师队伍、定期开展创业活动、合作创业中介平台,累计取得各类知识产权1000余项,培育30家科创企业获得股权融资超过40亿元人民币。上海至纯洁净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仅是第一家入驻我们创业中心的小微企业,还是第一家入驻的民营企业。入驻以后,企业快速成长壮大,每年销售额都有几个亿,已经建造了自己的研发楼、办公楼,该公司于2017年1月正式在中国A股主板上市。四是优化企业融资和发展环境。设立闵行天使投资基金,申请上海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闵行区金融办、小苗股权投资基金等单位,浦发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上海市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四方,联合进行“创园贷”“孵化贷”等形式的金融创新合作。

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截至2017年底,高新区入驻企业1679家,其中外资企业195家,内资企业1484家,累计吸引合同外资48亿美元,外资投资总额100亿美元,内资282亿元人民币。高新区实现税收总收入62.34亿元,增长10.97%。实现技工贸收入550亿元,同比增长10%。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排名逐年上升,综合排名第14位。在每亩地产出的效益方面,2017年,我们每亩地的平均税收达到了260万人民币。紫竹国家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也获得了很多资质和荣誉,主要有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版权示范园区(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

目前,紫竹高新区主要定位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特别是打造南部上海的科创中心。我们完全有信心,把紫竹打造成一个人才荟萃的、有生活品位的科技新城,建设成一个生态的、人文的、科技的东方硅谷,这也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个人简介

骆山鹰,1961年1月出生。曾任上海起重电器厂党委副书记、上海变压器厂副厂长、上海市外国机构服务处商务部经理。1999年12月至2002年4月,任上海紫江(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2002 年4月至今,任上海紫竹高新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书记,是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多年艰苦创业的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