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人文·科技---上海紫竹科学园区建设纪实
《人民日报》 2003-09-25 4150

在上海市闵行区黄浦江畔,一个以“生态、人文、科技”作为基本建设理念的紫竹科学园区正在崛起。经过短短一年的建设,园区路网配套设施已全部到位,到今年8月份,园区已累计吸引外商高科技产业领域投资金额超过两亿美元。

根据上海市委关于“科教兴市”的战略决策,有关部门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成立了“两城一园”教学科研基地,即松江大学城、杨浦大学城和紫竹科学园区。记者日前在紫竹科学园采访,只见园区内道路宽敞、绿树成行、小河逶迤,一个具备良好生态环境的科学园区初具雏形。

园区主要投资方紫江集团称,他们将用8—10年的时间,将该区域建设成现代科技新城、高层次的人才培育基地、战略性产业的培育基地,在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中树立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园区品牌。

让科研和教学融合

紫竹科学园区内的大学园区以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为核心构成。交大将把行政管理、教学、科研重心由徐家汇校区搬迁至园区内,在已有17年历史的闵行校区的基础上建成一个占地达5000亩的完整校区。明年秋天,所有交大本科生、研究生将在这里迎来新学年。华东师范大学也已决定将行政管理、教学、科研重心迁至园区,建设一个全新校区。届时,由这两所全国重点高校为主体构成的大学园,将令紫竹园区真正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科学园区,填补上海高科技园区发展的一项空白。

一些海外名校也看上这块宝地。美国得州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及我国的台湾新竹交通大学等近10余所世界一流大学正纷纷与紫竹园区接洽。

最近,紫竹科学园区与交大、华师大合作的6亿元与1.5亿元学科共建资金已经启动,这两所高校的研发创业项目今后都将在紫竹园区内孵化。园区还与上海市政府、闵行区政府联手共同设立园区“紫竹创业基金”,启动规模将达数亿元,以重点支持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

最激发灵感的环境

“从规划开始,‘生态、人文、科技’就是我们的基本理念。要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园区内的师生和公司研发人员提供最能激发灵感的环境”,园区负责人说,园区仅绿化环境投资就高达几亿元。

园区三大功能区域分别是大学园区、研发产业基地和浦江森林半岛。如今,研发产业基地道路网络已经形成,引黄浦江水造河流的水系改造也基本完成,信息数码港的东、西广场都在加紧施工。所有道路两旁都有至少4米宽的绿地,引种的榉树、樟树、合欢、银杏、白玉兰等大树已发出新叶;清澈的小河边,建起了卵石、绿草两重堤岸,小鸟在树上欢鸣。

“我们就是要建造一个非常好的生态环境,让入驻园区的高校、公司可以在这优美的环境中休息、思考、创业、研发”,园区负责人说。

正在建设的信息数码港,完全按照IC设计和软件产业所需要的高标准建造,并进行了大量人性化设计,如拟建的动物寄养中心———考虑到园区内将有很多高级白领,如果外出旅游、休假、出差,可以把宠物寄养到这里。园区思虑之细,可见一斑。

定位于科技新高地

紫竹科学园区是由上海最大民营企业之一的紫江集团和上海市政府、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出资组成。这是一个以非公经济投资为主,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高校提供资源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非公经济股份在科技园区中占“大头”,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很少见。由于这一背景,紫竹科学园区将发展方向紧紧盯住以数字技术、微电子、光电子以及基因工程等为代表的又一轮科技革命中涌现的新产业领域。“我们不会为了‘完成指标’而破坏规划、混淆产业定位,影响园区的长远发展。”园区负责人介绍说,他们为此谢绝了不少客户。某著名化工跨国公司及国内一知名化妆品企业都因与“生态、人文、科技”的园区产业定位不合而被拒之门外。

现在,决定落户紫竹的都是新科技产业行业“排头兵”:国家动物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纳米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有机化学所紫竹研究孵化创新中心、美国微软投资的微创软件公司、投资9000万美元的尚阳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等。